专家科普时间(五十一):全国爱眼日——重燃“视”界之光:低视力康复解析

时间:2025年6月4日阅读量:104 次

  2025年6月6日

  是第30个全国“爱眼日”。

  今年活动的主题是:

  “关注普遍的眼健康”

一、低视力:不容忽视的 “视力困境”

  你是否想过,当世界在我们眼中逐渐失去清晰的轮廓,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?低视力患者虽然能感知光亮,却难以看清周围的一切,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诸多不便。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挑战;出行时,他们可能会因看不清路况而小心翼翼,甚至面临危险。低视力问题不容忽视,而低视力康复,正是帮助这些患者重获清晰“视界”的希望之光。

  二、揭开低视力的神秘面纱

  低视力,究竟是什么呢?从医学角度来讲,低视力是指经过标准的屈光矫正、药物或手术等治疗均无法改善的视觉障碍。简单来说,就是即使你戴上了合适的眼镜,或者接受了各种治疗,视力仍然低于正常水平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标准,当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.3但大于等于0.05时,就被认定为低视力。在我国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、青光眼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逐渐成为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。

  三、低视力康复:点亮希望的灯塔

  低视力康复,是指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方法和手段,帮助低视力患者充分发挥残余视力的作用,提高视觉功能,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视力,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生活重塑。低视力康复的目的在于减少视觉损伤对患者工作、生活的影响,让他们能够保持有成效的独立活动。

  四、康复之路:多维度的科学探索

  低视力康复是一个系统而科学的过程,它涉及到多个方面,从精准的评估到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制定,再到康复训练的实施以及心理支持的给予,每一步都紧密相连。

1.精准评估,开启康复之门

  精准的评估是低视力康复的第一步。视功能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视力检查、屈光检查、对比敏感度检查、视野检查等多个项目。视力检查是最基础的评估项目,通过使用低视力视力表,如GB-11533-2011低视力视力表、ETDRS视力表等,可以准确测量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。屈光检查则能帮助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,确定是否存在近视、远视、散光等问题。对比敏感度检查能评估患者在不同对比度下分辨物体的能力,这对于判断患者的视觉功能非常重要。视野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视野范围,是否存在视野缺损等情况。眼部医学评估也不可或缺,通过眼前节检查、眼底检查以及眼部B超、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等辅助检查,可以明确患者的原发疾病,了解疾病的进展程度。这些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康复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。

  2.个性化康复方案,量身定制希望

  在完成精准评估后,接下来就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。如果患者是由于未矫正屈光不正导致的低视力,那么科学验光配镜就是关键。而对于一些不可避免性致盲眼病导致的低视力,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、视网膜色素变性等,虽然无法完全治愈,但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,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残余视力的作用。

  康复方案主要涵盖原发病治疗和低视力康复两方面。原发病治疗是根本,只有控制好原发疾病,才能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。低视力康复则包括视觉性康复、非视觉性康复、康复训练、心理咨询等内容。视觉性康复中,助视器的使用是关键,通过选择合适的助视器,如眼镜式助视器、手持式放大镜、电子助视器等,可以帮助患者充分利用残余视力。非视觉性康复则注重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,提高生活质量。

  3.康复训练,挖掘视觉潜能

  康复训练是低视力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,患者可以提高视觉功能,更好地适应生活。助视器使用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定向行走能力训练也非常重要,通过训练,患者可以学会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信息来进行自身定位,掌握行走技巧,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能力和安全性。日常生活技能康复训练则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,如识别和标记物品、自我卫生管理、使用电器、家务劳动等。通过这些训练,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,更加独立地生活。

  4. 心理支持,重建心灵防线

  低视力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、抑郁、自卑等心理问题。他们可能会因为视力下降而感到无助和绝望,对生活失去信心。心理咨询和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,缓解心理压力,重建生活信心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,如认知行为疗法、支持性心理治疗等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,他们的关爱和鼓励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暖,增强康复的动力。

  五、持续关爱,共筑光明未来

  低视力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患者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。患者应当做到定期随访,及时调整康复方案。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低视力康复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。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低视力患者这个群体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。作为患者,也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,保持乐观的心态,相信通过努力,一定能够改善视力状况,提高生活质量。

  (供稿:老年康复科)

  参考文献:《中国低视力康复临床指南(2021)》

监制:王培安

总编:陶子奇

审核:于栋梁

编辑:夏 

事业单位